分開的「再見」,其實是一種約定
「再見」兩個字,常讓小朋友心頭酸酸的。每天早上和爸爸媽媽道別,孩子可能會想:「我在學校時,爸媽在做什麼?他們會不會也在想我呢?」作家諶淑婷的繪本《我去上學的時候》,就是要告訴孩子們:分離不是孤單,而是一種充滿愛的連結。
孩子的勇敢,讓爸媽更安心
書中最特別的地方,是以孩子的視角出發。主角在學校裡上課、遊戲時,想像著媽媽的模樣,不再只是等待安慰的小孩,而是能主動安慰爸媽的小大人。「媽媽,我去上學的時候,你有哭嗎?我只有哭一下下。」
這樣的話語,讓孩子變成了擁有「超能力」的小英雄,把勇敢傳遞給爸媽,讓彼此都更有力量。

「再見」的真正意思:一定會再見
繪本以孩子在學校與媽媽在工作的場景對照,傳遞一個簡單卻深刻的訊息:雖然分開,但心始終相連。
「『再見』的意思,就是一定會再見到你。」這樣的理解,讓孩子更安定,也讓爸媽學會放心。
最適合小學生與爸媽共讀的暖心禮物
《我去上學的時候》特別推薦給國小低年級(小一~小三)的小朋友,以及即將邁入小學的新生。同時,它也是爸媽最好的陪伴讀物,幫助彼此在分開的時刻找到安心。每一次「再見」,其實都在為更快樂的重逢做準備。
讓孩子在閱讀中學會勇敢,讓爸媽在故事裡找到安心。這本書,值得放進每個家庭的書櫃。

諶淑婷:用文字記錄社會,用溫柔陪伴家庭
作家諶淑婷(Shu Ting Chen)曾任報社記者,磨練出敏銳的觀察力與紮實的文字功力。她目前是「半媽半X」的自由文字工作者,並擔任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,持續在文字與行動中關注社會議題。
她的創作關懷包括兒童權益、動物保護、環境永續、性別與生育權利,善於將育兒經驗與公共思辨結合,以溫柔卻深刻的筆觸,呈現家庭與社會的交會點。
從新聞現場到親子繪本,她以故事連結孩子與世界
無論是探討飲食與環境的專書,或是安撫孩子與父母心靈的繪本,諶淑婷始終以「文字」作為橋樑。她的作品不僅提供知識,更帶來情感上的理解與陪伴。
從社會觀察到親子閱讀,諶淑婷的創作,是家庭與社會的溫柔連結。

主要著作導覽
諶淑婷的出版作品涵蓋繪本、教養專書與合著專書,多元卻一貫扣合著「關懷」與「連結」的主題。
- 親子繪本《我去上學的時候》
以孩子視角描寫上學與父母分離的情感,安慰彼此的想念。主題聚焦在親子分離焦慮與愛的雙向流動。 - 親子繪本《一百萬個親親》
用溫馨故事呈現親密與情感表達,強調親子間愛的連結。 - 教養專書《迎向溫柔生產之路》
深入探討生產自主與尊重,推廣「溫柔生產」理念,讓母親在分娩中擁有主導權。 - 合著《餐桌上的真食:用腦決定飲食風景,吃出環境永續》
從飲食選擇談食品安全與環境永續,引導讀者思考食物的來源。 - 合著《遜媽咪交換日記》
記錄真實、不完美的育兒生活,挑戰「完美媽媽」的社會迷思。 - 合著《億萬年尺度的臺灣》
結合地質學與人文,帶領讀者從地質變遷的尺度理解臺灣島嶼的歷史。